關恩主
關羽,字雲長,這位威震三界、義薄雲天的英雄,乃不朽之名,傳遍千古。誕生於東漢桓帝延熹三年,於建安二十四年與世長辭,然其精神,乃長存於世,為後人所景仰。 生於解州,義入蜀地,關雲長一生事跡多矣,然均由五常「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」引領。以千里尋兄展「仁」,於華容道放曹公見「義」,秉燭達旦敬先王之「禮」,水淹七軍證其「智」,單刀赴會彰顯其「信」。 明萬曆四十二年,因在皇宮顯聖,伏邪驅鬼,故皇帝敕封其為「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」,以後,其在道家、民間信仰,成為一代忠義的化身。 更值得一提,自明清以降,多數民間秘密結社,以關聖帝君之忠義為結黨之精神紐帶。不僅如此,甚至司法之執法者,亦將其視為忠誠與正義的象徵,常於其神像前焚香祭拜。 從三國演義到道家經典,從皇室敕封到民間信仰,關聖帝君的故事與影響,遠遠超越了其生前的名譽。今日我們崇拜的不僅是一位歷史人物,而是一位集多重身份於一身的偉大神祇。 故言,關羽之為人,非一石可界,一詞可括,乃萬世英雄!
包恩主
包拯,字希仁,乃北宋名臣也。清廉公正,聲譽洋洋。生於宋真宗咸平二年,即公元九九九年;終於宋仁宗嘉祐七年,即公元一〇六二年。官至權知開封府,實力雄厚,遠震內外。
其政治生涯,赫然為史冊所載。先後經歷多官,諸如大理評事、監察御史里行、樞密副使等。尤以權知開封府時,其公正無私,一時無兩,嚴懲貪官污吏,威震開封,民生大治。
包公性格淳樸,位至高官,依然樸素如故,自謂「如布衣時」。故其德行受到世人尊崇,更有諺語稱「關節不到,有閻羅包老」,以顯其廉潔公正。非止於司法、政治之上,亦深得文學、宗教之傳頌。後世稱之為「包青天」,尊為神明,崇奉不已。道家更認為其為文曲星轉世,死後封為地獄第五殿閻羅王,俗稱閻羅天子、森羅殿主、包府千歲、文曲星君。
故包拯不僅是宋代之名臣,更是華夏傳統文明與道德精神之化身。其一生作為清廉公正之典型,至今仍為後人所稱頌,尊為「中國司法之神」。
吳恩主
吳府千歲,名孝寬,吳縣(今屬江蘇)人也,俗稱三王、吳王爺、吳府王爺,乃隋唐之際英傑。善於地理風水,觀星象亦精,為唐高祖開國立立下赫赫戰功
,遂賜「中郎將」之銜。後來又高擢進士,出任知府,於民猶子,故唐高祖甚重之。遂受封「吏部尚書」,恆勉百姓修渠建溝,引水灌田
,時人稱其「目視乾坤,志存黎民」。
與範公承業,莫逆之交也,同聲共氣。至於三王吳府千歲何時升天,不見史書所載。然在五府千歲之列,名列第三,且為五王之中,唯一無鬍鬚者。
升天之後,受玉皇大帝賜封為『代天巡到奪玉封護國威勇真君』,故民間多稱其為護國真君、威勇王、總制大將。其以王船巡遊四海,俯視人世,受世人崇祀。
如是,吳府千歲不僅生前為政愛民,武藝過人,而且升天后更獲得崇高地位,護佑蒼生。其一生橫掃千軍,濟世安民,真可謂武德兼修,功高望重。
蕭恩主
蕭太傅,字望之,東海蘭陵人也。前1六年生於大西漢皇朝,元封五年,享年六十二歲。幼修聖賢之學,習文學、武藝、六藝於一身,博通經史。初,為太子太傅,後受漢宣帝之命,輔佐朝政,名至前將軍。於政忠良,教化百姓,規訓忠孝,愛民如子。
然不幸遭中書宦官弘恭、石顯之陷害。其屢諫於朝,不得容於元帝,終不甘受辱,自飲毒酒而終。元帝後知其不辜負,深感懊悔,為之祭祀。
歸天后,蕭太傅受玉皇大帝賜封為代天巡剋王爺總攝司,糾風責俗,驅疫滅禍,普度眾生。尊稱有蕭阿爺、蕭府千歲、蕭府王爺等。除此之外,玉皇大帝尤準許世人祈求學業、功名、利祿於蕭太傅,使其名望不僅於世,亦在天。
蕭太傅一生,書翰如劍,忠心為國,為民立下無數豐功偉業。不幸遭逢不測,奸臣陷害,然其高風亮節,志士仁人,敬仰之。其後以神仙之身,持續祝福人間,功德昭彰。
張恩主
張巡,唐朝之忠臣也。生於唐中宗景龍之年,蒲州河東人也。讀書如飲水,習藝若呼吸,取進士於開元之末,出任清河,治績優異。轉眼間,天寶年之末,安祿山、史思明背逆朝廷,擾亂天下,史載為「安史之亂」。
彼時,巡起兵於睢陽,與太守許遠共守。眼見尹子奇帶軍十萬壓城,然巡令部下固守不移,終至糧盡援絕。以親愛之妾肉饗士卒,使眾心不散。然賀蘭進明不出,城終陷,巡被執。問及戰意,罵日:「恨不吞賊耳。」遂就義。
肅宗知其事,追封為「揚州大提督」,並有三十六將如南霽雲、雷萬春等與之殉難。其後,玉皇上帝敕封其為「北巡代天巡狩千歲」,神蹟頻現,乃人世間之景仰。
名聲遠播,封號繁多,或稱「保儀尊王」,或稱「大使公」,或稱「張元帥」。當代以及後代,皆以其為忠臣標誌,宋文天祥更有「正氣歌」以彰其忠烈。張巡之事,儼然成為中華民族史上不朽之篇章。
張巡之英勇忠烈,便是安史之亂黑暗中的一道光芒,照亮後人之路,傳頌千古。